中新网哈密5月13日电 (闫文陆 李易峰)5月13日,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与新疆-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在新疆举行开工仪式。新疆电力大大规模外送的序幕就此拉开。
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工程是“疆电外送”首个特高压项目,起点在新疆哈密南部能源基地,落点河南郑州,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六省(区),线路全长2210公里,工程投资233.9亿元人民币。
工程建成后,将充分发挥特高压输电优势,将新疆哈密地区丰富的煤炭和风能资源就地转化成电力输送到华中地区,不仅有利于提高新疆自我发展能力,而且有助于解决华中区域煤电运矛盾,缓解华中电力紧张局面。同时,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31.7万吨、氮氧化物26.7万吨,不仅有效缓解空气污染压力,而且节省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带来巨大的环境保护效益。
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是西北750千伏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途经新疆、甘肃、青海三省(区),线路全长2180公里,工程投资95.6亿元。工程建成后,将成为甘肃酒泉、新疆哈密、青海柴达木地区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重要外送通道,有力促进新疆电力开发外送,推动能源资源实现更大范围消纳。同时,将有效缓解青海电网缺电局面,提高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供电能力和向西藏直流输电的可靠性。
工程建成后,将形成1000万千瓦的输电能力,显著提升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成为联接西部边疆与中原地区的“电力丝绸之路”,形成“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新格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开发和储备基地。建设能源大通道,集约开发新疆各类能源,就地转化为电力,实施“疆电外送”,有利于把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事关国家能源安全、产业布局和新疆跨越式发展。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投资1264亿元发展新疆电网,重点建设哈密南—郑州、哈密北—重庆、准东—四川三回特高压直流,新疆—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和坚强的 新疆送端电网。到2015年形成3000万千瓦“疆电外送”能力。
这两项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政治影响,是落实中央战略、服务西部大开发、实施“疆电外送”的关键工程;是综合开发传统能源与清洁能源,推动能源、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的绿色工程;是提高新疆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民生工程。
为加快推动“疆电外送”工程,新疆要求各职能部门和沿线各级党委政府对两项工程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各种问题,为工程建设创造和谐有序的施工环境,争取工程早日建成,早日发挥作用。
作为“疆电外送”工程的起点,新疆电力公司表示,将集全公司之力全面推进工程建设,确定“属地化”原则,积极调动公司人、财、物资源,全力为工程建设服务,在协调手续、建设施工、设备运输、后勤保障等各环节主动工作,创造最佳的施工环境。
据了解,随着“疆电外送”工程的实施,将促进新疆能源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大幅增加投资、就业和税收。根据测算,新疆煤炭就地转化为电力后,每年外送电量1650亿千瓦时,与运煤相比,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伸,资源附加值更高,可直接拉动投资达3000 亿元,可提高新疆GDP约1.5个百分点,增加就业岗位6万个,间接可解决30万人的就业,增加地方政府税收超过20亿元/年。完